松花小肚是一道宫廷名菜,系“满汉全席”中的凉菜之一,过去在民间很少有人知晓。后来之所以能够名扬大江南北,是缘于一段传统相声《报菜名》。
松花小肚是满人从关外带入中原的一种吃法,相传与清太祖努尔哈赤有关。
清兵入关前,努尔哈赤一直在征战、收服草原各部落。明天启六年(1626年,即后金天命十一年),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征讨蒙古喀尔喀部,在一次夜袭敌营时中了埋伏,身负重伤,战马也被射死。他奋起余勇,趁夜色掩护独自杀出重围,最后精疲力尽,昏倒路旁。幸有一诈死逃生的清军老伙夫由此路过,将其救起。俩人逃至一片黑松林中,天色微明,饥寒难耐,努尔哈赤更因伤饿双侵,命悬一线。老伙夫清楚,此时只有尽快找到吃食,补充气力,才能保住这位后金大汗的性命。
可他翻遍全身,粮袋中只抖出一小把棒碴(玉米面),熬稀粥也不够俩人喝呀!
于是他开始四处搜寻。先是在一个松鼠藏身的洞里找到一捧松籽,而后在草丛里拔下几颗咸味的野菜(俗名盐津菜),最后又在泉溪旁发现了一头野猪的尸骸。老伙夫当时高兴坏了,心想要是还有点残肉,那可就太好了!不料那野猪早已腐烂,只剩一副骨架,唯一没烂的,就剩下一个“猪尿(shuī)泡”(雅称“猪小肚”)。于是,他把猪小肚内外洗净,将松子嗑出松仁,用石头捣碎,跟棒碴掺在一起,再加上一些切碎的“盐津菜”代替盐巴,加少许溪水搅拌成馅,装进小肚,然后解下随身背着的军锅(按清军军律:伙夫弃锅等同勇士丢刀,将被处以重罪,所以锅不离身),用三块石头架起来,点火开煮。为了不让小肚崩裂,同时也为让里边尽快熟透,还不时用松针在小肚上扎眼放气。
不一会儿,一股松仁清香夹杂着猪肉香气扑鼻而来,努尔哈赤醒了。俩人把煮熟的食物切成条片,就像面对天宫御宴一般,狼吞虎咽地饱餐一顿,恢复了体力,终于走回了清军大营。
非常有意思的是,清太祖似乎与“野猪”天生有缘。他的名字“努尔哈赤”翻译成汉语,就是“野猪皮”的意思,而他在遇难之时又是被“野猪尿泡”救了一命。
事后,努尔哈赤问明了黑松林里那顿饭的来由,不禁感慨万千,除了把老伙夫晋升为主管后勤的粮台“千总”之外,还亲自把这顿救命之食命名为“松花小肚”。
"松花小肚"随清兵入关后,经御厨逐步改进完善,成为流传至今的清宫名菜。
西陵行宫的“松花小肚”,完全传承宫廷做法:选取云蒙山驯养的野猪小肚和清西陵古松林的上好松仁,配以野猪后臀尖部位的肥瘦好肉,加适量玉米淀粉,佐以香油、香菜、葱、姜、五香粉、花椒面等调料,用蛋清搅拌成粘稠肉馅,均匀装入小肚,用竹针肠线缝合肚口。水沸时下锅,中火慢煮。每半小时扎眼放气一次,把肚内油水放尽,并经常翻动,以免生熟不均。煮到2个多小时出锅,晾凉后切片装盘,即可上桌。
做好的“松花小肚”外表呈豆青色,不皱不裂,富有弹性;切断面光亮滑润,肥肉洁白,瘦肉淡红,淀粉浅灰,层次清晰,色彩鲜明,透散出植物与动物的双重香气,诱人垂涎,百吃不厌。
据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猪小肚具有“缩小便,健脾胃,温补肾阳,治疗尿频遗尿,疝气坠痛,消渴无度”等功能;而松仁富含抗衰老的维生素E和预防心脑血管病的不饱和脂肪酸,具有降脂降压、润肺滑肠、健脑益智、润肤美颜、抗衰延寿等功效,“久服轻身延年不老。”在宋代即有“长生果”之称。用上述动、植物精华合成的宫廷名菜“松花小肚”,绝对是既养生又美味的健康食品。
饭店推荐:易县百益城宾馆
联系电话:0312-8855158